訂/退閱

首頁 / 品牌設計 / 文章

危機?還是時機?面對疫情後、貿易戰與地緣政治,台灣要如何走出自己的路?

2022-09-26 品牌設計

新冠肺炎 (COVID-19) 疫情發展至今已常態化,對全球經濟、商業造成劇烈影響且持續未歇,讓產業界意識到供應鏈「斷鏈」也同樣成了新常態。即使未來疫情會結束,但地緣政治、貿易戰及未來氣候變遷,誰也不知道未來供應鏈中斷的風險何時會再重演。

如何打造佈局更堅韌、更穩健、更綠色的供應鏈,是企業未來最大的挑戰。這同時也是台灣最好的機會!
 


經過近 3 年的疫情,全世界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以前從未想過的狀況與危機,接二連三的發生。2021 年在缺櫃、塞港、缺工、缺料的危機及運費、原物料爆漲的夾擊下,導致供應鏈常面臨斷鏈威脅。

2022 年初俄烏戰爭爆發,歐洲即刻面臨能源供給危機,原油價格跌宕起伏,再度跌到每桶百元以下。歐元、日元齊貶帶出貨幣動盪風險。貨幣的不穩定讓全球各國在面對經濟局勢倍感壓力。

先前全球投資人都還以為通膨影響不大,然而 Fed 主席鮑爾從 3 月開始的升息動作,狠狠打醒眾人,才驚覺通膨的嚴重程度。截至八月底,Fed 快速做了四次升息來抑制通膨,幅度已經升了 9 碼 (2.25個百分點),但鮑爾表示升息腳步不會放緩,除非通膨真的下降為止。

歐美在上半年的經濟呈負成長,中國也因動態清零政策、供應鏈問題和與西方的緊張拖累了經濟成長腳步,各國為自救祭出的貨幣政策,知名經濟學家羅奇(Stephen Roach)發出警告,隨著這次大規模的貨幣緊縮的滯後影響開始發揮作用,「我們一定會進入衰退。這些影響還沒有完全顯現。」羅奇上財經網站 CNBC 的《Fast Money》節目時如此說。

 

舊秩序崩毀,新秩序尚未建立

 

為因應連串危機帶來的局勢變化,全世界的製造業相繼採取許多不同的營運策略,其中最大也最急迫的就是供應鏈的重組與管理

過去在全球化浪潮下,豐田的精實管理強調成本導向的「Just in time」蔚為王道,特別是在消除存貨提升現金週轉讓企業趨之若鶩。但是,在疫情後的缺櫃、塞港的影響下,生產出現缺料的斷鏈現象,企業開始轉為風險管理導向的「Just in case」。

但是現在生產事業的運營,幾乎不可能不靠全球供應鏈而自給自足,所以風險評估與控管是必要投入的項目:如何尋找多元供應來源的原料、替代原料的尋求與試用、備用產能的調度配置、跨國易地產線的建構等等。在這個舊秩序崩壞、新秩序又尚不明朗的情況下,生產佈局要兼顧全球化與區域化,從集中式的長鏈到分散式的短鏈,企業需思考多個「Plan B」、尋求不同國家的供應商,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才能真正避開風險。

總結而言,未來的供應鏈區域化、本土化將更受重視,技術精進推動生產自動化、智慧化,勞動密集轉為技術密集,製程從長鏈變短鏈。可是衍生的風險成本又無法轉嫁到銷售產品及消費者,企業如何精算量化風險成本做更好的決策,是企業不能忽視的課題。
 

國際趨勢:全球供應鏈朝「堅韌」「綠色」發展

 

知名研究機構 IHS Markit 於 2022 年的最新報告指出:貨櫃運輸網絡受阻、欠缺替代方案的關鍵材料短缺、能源價格大幅攀升、因勞工抗爭引發的地方性勞動力短缺等因素,將持續擾亂全球供應鏈。

面對風險,企業通常會採取三項行動來因應:增加庫存、分散客戶或市場、分散生產據點等,但這樣將可能造成更大冗餘。對品牌商而言會更審慎應對未來高度的不確定性,於是積極導入AI大數據分析試圖更精準、提早掌握市場脈動,並期望能建構「模組化的供應鏈」,以期在問題發生時能快速地轉換,降低風險。

供應鏈模組化意謂著製造的產品標準化,對供應商的要求標準化之外,應該在各環節培植兩個以上的供應商。基於此意向,全球供應鏈較以往更為開放,大型客戶在遴選供應商的門檻有些鬆動,這使得台灣有技術優勢、但規模較小的廠商,甚至新創業者,能獲得更大的機會。

於是工研院去年底對台灣產業提出「加強國際鏈結,建構強韌產業生態鏈」,這是根據台灣優勢,洞察國際四大重要趨勢提出的產業發展策略。是哪四大趨勢?後面會跟大家說明。

台灣企業的產品及服務,向來以效率、成本、靈活著稱。不過,因規模量能受限,未來景氣緊縮客戶要求降低成本,但原物料和運輸、人力成本提升,再加上不諳行銷、品牌意識薄弱,台灣在國際供應鏈中的競爭要如何掌握契機、突圍成功?

這樣的發展趨勢是真的嗎?除了上述的參考,我們也可以從具有龍頭地位的國際塑橡膠工業展 K Show 來驗證。

 

K 2022 發表的三大主軸,顯現全球企業當前共同難題

 

8 月 2 日開國公司為即將在 10 月下旬於杜塞道夫登場的 K 2022,舉辦了媒體餐敘,並提前發佈了今年 K Show 的展出三大主軸:循環經濟、氣候保護及數位化生產

循環經濟是 K 2019 就提出的議題,這次再提出是挖的更深,也展現過去三年的發酵,經過世界各國的努力探索,循環經濟已從小眾的討論議題,發展出許多具體、可執行解決方案。這次更進一步呈現 PCR 原料所開發的多種新型材料。

今年歐洲的熱浪襲捲,導致多個國家的森林大火,歐洲正遭逢 500 年來最嚴重的乾旱。從年初開始,巴西、孟加拉、巴基斯坦接連爆出豪雨釀成洪災,造成人命和經濟上的損失,就不難理解 K Show 為何將氣候保護列為重點議題。

塑橡膠產業橫跨了石化業、機械業、製造業,廣泛應用於汽車、包裝、醫療、電子、通訊、能源等,不論是生產過程中、所製成產品,所造成的碳排都是導致地球大氣升溫,進而影響氣候狀況的推手之一。身處在塑橡膠產業,我們有能力處理為降低碳排盡一份心力,從落實循環經濟、使用回收材料到避免焚燒處理等,到平衡塑膠製品產生的二氧化碳,再從機械上運用智慧製程實現更多的節能減碳的價值。

數位化生產其實就是工業 4.0 的具體落實,結合了 AI 數據、物聯網、自動化、雲端服務、數位化工廠、通訊等技術,創造實整合的生產系統。藉由數位化生產的落實,亦可同時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,讓循環經濟運作得更有效率。K 2022 所提出的三大主軸,不僅僅只是展會的議題而已,也為塑橡膠產業的所有企業指明了未來發展的方向,為的就是解決我們共同面臨的難題。
 

積極佈局提早應變,讓世界看見台灣堅韌的力量

 

疫情後,根據產科國際所 IEK Consulting (工研院) 的研究,總結出國際四大發展趨勢:疫情加速全球數位轉型、危機促進產業生態鏈重組、各國傾向重振在地經濟、淨零碳排是全球共同目標,也將推進全球形成新生態鏈,新商模、新局勢、新合作未來會更加蓬勃發展。

除了工研院,下放到各產業也紛紛提出適應該產業的因應之道,在塑橡膠產業可以透過塑膠中心 (PIDC) 所提出的八大發展方向做為參考。

就塑橡膠產業而言,可粗略分為「原材料」及「生產流程技術」兩大面向。原材料指的就是石化產業中的「基本原料」、「塑膠原料」、「合成橡膠」、「石油化學品」、「人纖原料」等主要石化原料產品項目。至於生產流程技術主要是以機械產業中的「塑橡膠製造機械設備」、「模具」、「週邊自動化」、「相關零組件」等為主。在此,PRM 從原材料與生產流程技術兩大面向整理可因應之方向。

 

一、在原材料方面,塑膠中心提出「GRASS綠茵計劃」概念值得參考:

 

  • 綠能材料 - Green

  • 材料循環 - Recycle

  • 先進複材 - Advance

  • 智慧材料 - Smart

  • 醫療器材 - Safe

 

二、在生產流程技術方面,我們參考了工研究、塑膠中心的報告,大略歸納幾個方向:

 

1.智慧製造為新競爭力關鍵:

對塑橡膠機械製造廠來說,這是透過工業 4.0 的思維強化智慧製造能力,思考如何發揮「智慧臺灣價值(Smart Taiwan Value)」,啟動在臺灣總部及海外都有製造基地的「製造臺灣(Made by Taiwan)」全球布局策略。利用台灣在 AI 科技的協助,跨領域合作讓台灣的智慧製造成為新的競爭力。

 

2.數位化轉型刻不容緩:

數位化技術的進步、網路的普及,加上 COVID-19 大流行,使得全世界數位化的進程加速。概觀台灣塑橡膠廠商的數位化程度不一,若要在危機四伏的國際競爭中不被淘汰,應該投注資金、時間來培育數位化人才,加強數位化能力。

 

3.堅韌供應鏈生態系共創多贏格局:

這是台灣原有的優勢再強化,工研院已倡議多年,強調台灣企業需秉持著獨特的強韌特色:高敏捷 (High Agility)、高韌性 (High Resilience)、高韌命 (High Survival)、高價值 (High Value),串聯上中下游來打造堅韌的供應鏈生態系,合作提升競爭力,共創多贏格局。

 

4.淨零碳排實現永續經營護衛環境:

國發會在 2022年 3 月發布「臺灣 2050 淨零碳排路徑及策略」,提升製造業的能源效率更被列為邁向淨零的關鍵策略之一,也帶動機械業者加速智慧製造提升能源使用效率,以創新製程技術減少能源和材料消耗,改善供應鏈的碳足跡,積極響應 RE100、EP100、EV100、ESG 等倡議,加速「綠色轉型」布局。

 

5.用行銷創造國際優勢堆疊品牌競爭力:

台灣廠商擁有良好的技術、品質與服務,卻弱在行銷故無法獲得品牌紅利。要運用多元行銷管道,開發新市場、新客源,以達到強韌產業生態鏈目的,利用既有技術或產品開發新應用、新客戶,以跨入國際市場;提升海外代理商的能力,客製化符合當地需求之服務與產品;參與國際大展平台,爭取品牌曝光度與外銷機會,創造更多國際品牌建構護國群山。

 

PRM 觀察:疫情拖緩下單但需求仍強勁,回收、押出各有表現

 

自疫情爆發後,全球經濟、商務活動大受影響,展覽更是首當其衝。睽違近四年,TaipeiPLAS 終於在 2022 年 9 月 27 日至 10 月 1 日於南港展覽館舉辦。但是和 10 月份的 K Show 時間太近,這次的展商銳減,再加上台灣的邊境政策仍需隔離,所以國外買主到訪的人數預期不多。儘管如此,這一屆的展覽是值得觀察的,疫情後的復甦情況、台灣塑橡膠設備的進步、未來發展的方向,都是觀察重點。

PRM 做為台灣塑橡膠的國際行銷平台,與台灣的塑橡膠廠商頗有連結,綜合 PRM-TAIWAN.com 網路展覽館過去疫情期間至今的表現,以及深入與廠商訪談,大致歸納幾個觀察:

 

  • 疫情爆發當下訂單凍結,去年已經回籠。2020 年全球陷入邊境封鎖的困境,所有商務行程瞬間停下,僅有疫情需求的產品行情熱絡,對於發展計劃的訂單幾乎暫停。大家都在觀望這波疫情的影響為何,沒料到疫情的嚴峻程度超乎預期和想像。不過被凍結的訂單並沒有消失,到 2021 年就回籠了,全球總體機械業產值相較於 2020 年成長 22.1%,台灣則是年成長 22.8%。預估 2022 年總體也是正成長,但幅度應該不大,第二季塑橡膠製品及機器產業均掉入負成長,感覺溫溫的。

  • 疫情後因為不能商務旅行,無法面對面溝通、參展,發生了幾個變化:

    • 即使有需求要下訂單,客戶更傾向老廠商、老品牌,免去交機、裝機和交期拖延的風險。這更突顯了品牌的優勢,讓許多有經營品牌的廠商更堅定加強品牌的決心。

    • 因為不能出國,加速視訊會議、遠距交(教)機的普及,不能參展但還是要連絡客戶,和客戶線上溝通訂單也能成交,讓許多廠商省下大筆出差、展覽費用,更深地反思參展的意義。當參展不是行銷唯一的路,如何掌握線上與線下的行銷整合,是前進未來的挑戰。

    • 業務要兼行銷,要懂得寫新聞稿宣傳自家產品優勢,要能面對鏡頭暢談設備的特色,也要能自拍、自剪、自導、自演讓客戶透過影片了解商品能帶來什麼效益。

    • 因為運費飆漲、缺班缺櫃,有時運費比產品價格高,這兩年價格較低的產品不容易銷至較遠的國家。於是,以往只做外銷的廠商這兩年做起內銷,反應不俗,算是意外收獲。

  • 塑橡膠涵蓋範圍廣,各類別表現不一,有的受惠於防疫題材需求營收成長,有些則陷入困局經營艱難。

    • 回收因歐盟堅定徵收碳稅行情看漲,帶動回收料價格上升,再加上疫情間原油一度狂跌至負的,目前回收料比新料價格更高。也拉抬了回收機械及相關的設備廠商訂單熱度攀升,擺脫了 2019 年的低迷。為因應全球市場 ESG 的需求,這兩年,世林機械從 PIR 延伸至 PCR 回收機,憑藉快速累積的設計製造經驗,以子母機處理 PCR 複雜多變的料性,達到熱與壓力的穩定與平衡,成功贏得客戶好評!

    • 押出類包含廣,最大宗的是包裝相關的吹膜、製袋、片材,因宅經濟提振食品包裝的設備需求,還有醫療相關的口罩、醫療包材、手套,成了疫情期間填補業績缺口,甚至有創下公司史上最高營業額的盛況。反觀大型押出設備,在疫情初期情況一路萎靡至 2021 年中才緩解。光興是台灣最大的吹膜機製造商提到:「食品包裝一直是吹膜機最大的應用領域,疫情後明顯感受到老客戶回頭詢問購買。近兩年 ESG 議題熱絡,所以生物可分解原料在吹袋上的應用會是展出重點。」

    • 中空成型類若為防疫產品者,價量齊揚。但也因不同市場區域而有不同反應,鄰近國家較為熱絡,至於遠一點的中東、歐美市場雖有詢問可是訂單冷淡。台灣專業中空吹瓶設備商--鍑鑫公司表示:「疫情以來,因為終端市場的需求降低,除了酒精噴瓶和桶子在初期熱銷之外,其他的詢問度和訂單都較疫情前下滑。而且因為運費高漲的情況下,真正成交的多為周邊國家。」

    • 自動化科技是台灣發展重點,得益於佈局的早、並且跨領域分享的關係,台灣塑橡膠廠商在自動化這一塊也頗有所成。華周在分條機上一直努力不懈,積極投入研發創新,與客戶攜手合作開發出橢圓形的複捲機,解決客戶在產品量產上自動化製程的困難,成功為客戶創造更好的效益!

 

PRM 投入台灣塑橡膠產業至今已經邁入 16 年,網路展覽館 (PRM-TAIWAN.com) 獲得台灣塑橡膠廠商的支持,根據過去兩年所觀察的波動與數據,和台灣外銷訂單趨向一同。

台灣在疫情爆發初期受惠於政府超前佈署,有效控制疫情蔓延不僅為人民爭取到疫苗問世的時間,也為台灣產業爭取到成為全球供應鏈的備援機會,在 2020 年到 2021 年間,創造了外銷出口的亮眼成績!

雖然,今年各方面都有回落的跡象,但就我們觀察這個蹲低是為了迎向更高的跳躍。希望這篇觀察整理的分析,能為台灣塑橡膠產業帶來一些啟發與靈感。

祝福所有廠商參展順利!展出成功!迎向下一段高峰!

Alice


Alice 普拉的愛麗斯, 努力學習管理、領導,用心經營客戶,與團隊一起成長,帶領 PRM-TAIWAN 挑戰國際化的文字夢想家!


你可能會喜歡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