訂/退閱

首頁 / 國際行銷 / 文章

塑膠出口遲早被納管!《全球塑膠公約》談判破局背後,台灣產業界該注意的訊號

2025-01-22 國際行銷

《全球塑膠公約》第五次談判會議雖然未能達成協議,但其背後透露出的全球趨勢,對塑橡膠產業帶來深遠影響。作為塑橡膠行業的專業媒體,PRM 認為,台灣產業界需要高度關注國際間的政策發展,提前布局以應對未來的貿易挑戰與綠色轉型壓力。


全球塑膠公約談判破局的三大核心分歧

1. 塑膠產量上限與源頭管理

歐盟主導的「雄心壯志聯盟」提倡從源頭限制塑膠生產,包括對原生塑膠聚合物訂減產目標,這將對全球塑膠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。

2. 下游回收與廢棄物處理

以伊朗等產油國為首的「志同道合聯盟」則更傾向強化回收與廢棄物處理,對塑膠生產採取較寬鬆的態度。雙方分歧導致議案難以推進。

3. 資金機制與發展中國家的支持

各國在資金如何分配、支持發展中國家實施條約方面意見不一,進一步加劇了談判的困難。

 

1. 循環經濟與減塑轉型的壓力與契機

台灣塑橡膠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,但隨著國際間對於環境永續的要求提高,塑膠出口可能逐步受到更嚴格的規範。這對以外貿為主的企業是一大挑戰,但也提供了轉型的契機:

  • 開發高附加值回收技術:如食品級再生 PET 技術與高效回收設備。

  • 投入可降解材料的研發:迎合歐盟及其他國家對環保材料的需求。

 

2. 提升品牌能見度的機會

當全球市場越來越重視綠色轉型,台灣企業若能展現環保承諾與技術優勢,將有機會提升品牌的國際能見度:

運用數位媒體強化行銷

  • PRM 可協助台灣企業通過 LinkedIn 等國際專業平台發佈技術成果與案例,增強品牌形象。

  • 結合 PRM 全球媒體資源,在國際展覽與行業論壇中曝光,吸引更多買主與合作夥伴。

塑造綠色品牌故事

  • 分享企業在減塑、回收與永續發展方面的實踐,讓國際市場認可台灣品牌的責任感與創新力。

 

3.加強創新能力的機會

面對國際環保規範與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,創新能力成為台灣塑橡膠企業的關鍵競爭力:

技術創新

  • 投資研發自動化、智能化製造技術,提升生產效率並減少浪費。

  • 開發多功能複合材料,滿足高端市場的特殊需求(如輕量化、耐高溫等)。

商業模式創新

  • 引入 O2O 商業模式,將數位行銷與線下展覽整合,縮短買主決策流程。

  • 推動訂製化服務,根據不同地區與行業的需求提供差異化產品與解決方案。

 

4.擴大國際合作的潛力

在國際市場中,台灣企業有機會透過合作強化自身實力:

  • 與國際技術供應商合作:引進先進設備或技術,加速產品升級。

  • 跨國合作研發:聯合國際品牌,共同開發永續材料與環保技術,搶占未來市場的先機。

 

5. 政策與法規適應力的提升

隨著全球環境政策的變動,台灣企業需要快速應對:

  • 提前了解歐盟與其他主要出口市場的環保法規,以避免貿易壁壘。

  • 與政府合作制定產業標準,例如結合公部門推動「塑膠轉型聯盟」,協助企業迎接綠色經濟轉型。

 

產業應如何因應?

1. 聚焦高附加值技術

台灣塑膠企業應加大對回收與再生材料技術的投資,例如食品級再生 PET 技術,這類技術既符合國際標準,又能滿足未來市場需求。

2. 強化國際合作

透過加入國際組織或與歐盟客戶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,掌握政策動態,並及早規劃生產轉型方案。

3. 數位行銷與品牌提升

運用PRM的媒體資源,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環保形象,讓外界了解台灣塑橡膠企業在技術創新與綠色轉型上的努力。

4. 加強政府與產業協作

推動政府與企業共同成立「塑膠轉型聯盟」,制定因應方案,包括技術支持、資金補助和市場拓展策略。

 

從危機中看到轉機

儘管《全球塑膠公約》第五次談判破局,但其背後傳遞出的訊號清楚地表明,塑膠產業的規範化與減塑轉型是大勢所趨。

台灣塑橡膠企業唯有及早調整,才能在未來的國際市場中保持競爭力。而 PRM 將持續以媒體角色關注行業動態,為台灣塑橡膠產業提供深入洞察與行銷支持,協助企業在全球市場中脫穎而出。

Emily


大家好!我是 PRM/雅式 行銷企劃經理 Emily,熟悉雅式 CHINAPLAS 展、CPRJ 橡塑網、亞洲塑橡膠產業市場行銷,擅長活動企劃、公關。能給客人有效率、有感的服務,是我熱情所在。


你可能會喜歡

TOP